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亳州市谯城区富家中药材种植农民合作社

 
产品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供应产品 > 赤芍苗厂家赤芍苗基地供应批发栽培技术赤芍苗批发
赤芍苗厂家赤芍苗基地供应批发栽培技术赤芍苗批发
浏览: 873
品牌: 赤芍苗 | 产品型号:赤芍苗br原产地:东北 | 产品数量:0 | ...">
单价: 面议
最小起订量: 1
供货总量: 10000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2 天内发货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22-04-01 18:15
 
详细信息

  一、选地整地 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缓坡,耕翻30cm左右,清除田间石块、杂草和草根,然后打垅或作畦。如砂质较重透水好的地块,宜采用平畦,土质较粘透水不良的地块,宜采用高畦。畦高15cm左右,畦宽100-140cm,畦间距35cm。 二、种植方法 畦面顺向开浅沟,沟深5-7cm,条播,将种子均匀撒入沟中,覆土5cm左右,稍镇压。上盖厩肥。第2年5月开始出苗,每年5-6月追施农家肥1次,冬季在畦面铺圈肥或土杂肥,以保安全越冬。培育2年后作种苗进行移栽,移栽方法同芽头栽法。种子繁殖,因生长年限长,一般需用5年左右才能收获,生产上不全面采用。 芽头栽法:可采用大垄栽培。在垄上开沟,将选好的芽头按株距30cm栽种,芽朝上,用少量土固定芽头,再用腐熟饼肥或有机肥料施入沟内,覆土后稍压即可。芽头栽4年左右收获。 三、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栽种后,头两年幼苗矮小,在畦面铺上圈肥,不仅增加肥力,并抑制杂草的生长。栽后第2年红芽露出后,应立即中耕除草,此时的赤芍根纤细,扎根不深,不宜深锄。5、6月各中耕除草一次。 培土、灌溉:每年冬季在清理枯枝残叶的同时,应培土1次,以防止越冬芽露出地面枯死。在夏季高温干燥时期,也应适当培土抗旱。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灌溉。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 摘蕾:现蕾时,选晴天将花蕾全部摘除,以利根部生长。留种的植株,可适当去掉部分花蕾,使种子充实饱满。 间作:种植中药材的地段如没有树或非林缘,种植当年要在赤芍空间适当栽种速生阔叶树种刺槐、白榆、杨树或柳等,以形成小气候,降低夏季地表温度,构成合理的生态结构。在栽植树苗的当年,由于正处于缓苗期而树木不能生长,所以当年还可以适当种一点玉米或大豆。这种立体栽培的方式是技术关键,不仅符合林业政策,不改变林地用途,而且对药材生长更为有利;不仅能够提高药材产量,而且充分利用了地力,能获得木材。 四、病虫害防治 芍药灰霉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叶、茎、花等部位均会被害。病菌主要以菌核随病叶脱落,在土中越冬。一般在开花以后发病,阴雨连绵时重。防治方法:发病后,清除被害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采取轮作或选用无病种芽,平时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保持通风透光。病期和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喷晒植株,每隔10-14天喷1次,连续进行3-4次。 芍药锈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 ,危害叶片。7、8月病情加重。防治方法:芍药 收获时将残株病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在发病初期喷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400倍液效果良好

  赤芍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概述】赤芍为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为清热凉血,散瘀之佳品,深为医家所喜用。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川赤芍Paeonia veithii Lynch.的根。多为。前者主产内蒙古、东北三省及河北、山西等地。川赤芍主产四川、甘肃、云南、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芍药多集中生长于北方海拔500~1 500m的山地和草原。土壤为棕色或暗棕色森林土,常见于山坡、沟旁、阔叶杂木林下,林缘和灌木丛。川赤芍集中生长在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的山原和峡谷地,土壤多为高原棕壤和暗棕壤。具有喜光、抗旱及耐寒的特性。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赤芍以壤土及沙壤土最适宜,沙土次之,黏重的土壤侧较差。秋后作物收获后,进行秋翻,以利驱除病虫害。翌年春整地,犁后用耙耙平,然后做畦,畦的大小长短,可根据地的形势具体决定。

  2、育种栽培:秋后收获时即可分选种根,种根必须是具有芽苞,完整无疵、健壮的宿根。栽种时,先于畦间打穴,行间及株间距离40~50厘米,然后将种根分植于穴中,芽向上,每穴栽1株,平均每667平方米可栽种3000株左右。赤芍分栽后,第1~第2年,可于畦边间作包谷、黄豆,但在第3年则不能再问种其他作物。赤芍忌连作,种过赤芍的土地,能换土或改种其他作物,以免发生病虫害。

  【栽培管理】

  1、施肥及除草:肥料一般用厩肥及豆饼,在分栽的同时随即施用。第1次施肥可于春初出苗后,在株间用锄掘穴施用,然后培土覆盖,每年春、秋施肥1~2次,施肥时再锄1次草,以防杂草蔓延。

  2、摘蕾:芍药种植后,每年结蕾开花,为了保证赤芍的根部养分充足,在其结花蕾时,即行摘除。

  2、川赤芍:刮皮赤芍,多为单条,肉身厚实、圆壮,粗直或微弯曲,长10~26厘米,中间段粗1~4厘米。顶端无芦头,较粗大肥壮,下端逐渐细小,但亦有呈圆条形。

  表面呈淡紫红色或肉白色,有纵皱纹,体坚实,断面多粉质,呈白色,外围淡黄色,内有淡黄色的菊花纹理,以老根更为明显,幼根内心紫色,味苦,微甜,香气浓厚。原皮赤芍的形状大致与刮皮赤芍相似。多为单条,或有分叉的双支。外皮粗皮呈棕红色或深褐色,有纵纹理。断面内色较暗淡,或呈黄白色,亦显菊花纹理,并有粉质。气味与刮皮赤芍相似

  赤芍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概述】赤芍为常用中药材。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能。《本经》只言芍药。南北朝陶弘景始分白芍与赤芍两种。而宋·陈承即言:“……今世所用,者多人家种植。”足证明此品应用及栽培历史悠久,为着名栽培中药材之一。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 f10ra Pall.的根。均为栽培。主产浙江,安徽,四川,山东,河南,湖南等省。以浙江省的杭白芍、安徽的毫白芍、四川的中江白芍质优而着名国内外。 【生长环境】芍药多栽培于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适宜温暖气候条件,具有喜光、喜温、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白芍宜种于排水便利,地势较平坦的细沙黄土和大岩黄土地;黏重土和岩砾土均不宜栽种。收获后即将土翻挖50~67cm深,使土晒泡,*2次到8月复翻1次,拌牛粪或塘泥,沟泥2500~5000kg作基肥。 2、选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1)白花白蔸:蔸叶细分枝少,根头粗圆,品质好。 (2)红花麻蔸:根粗壮而长,皮略带黑色,产量高。 (3)红花红蔸:根长而瘦,产量高。 (4)红花青蔸:苗短小,根多分枝。 其中以白花白蔸为较好,红花红蔸和红花麻蔸次之,红花青蔸较差。 3、栽种:白芍主要用分蔸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当大暑前后收获白芍时,将蔸上的粗根加工白芍,留下老蔸和老蔸的幼芽作种。老蔸无芽的一节切去,用黄土埋栽1个月左右,发芽后又可作种。种芽以粗壮饱满有2个芽苞的为好。收种时,如果土地润湿,马上可以栽种。若当时雨水少,土太干,可将种根保藏在地窖或背风的房屋里,用润细黄土堆放至立秋处暑边,再行定植。栽种时8~10月均可,但以9~10月气候温和,土质滋润时为较好。栽种时用一短把锄头,挖一锄深,随即将种芽放下,栽的深度应保持幼芽在土面上3cm左右,根系要伸直摆平,不能弯折,老苗应露出在外。株行距43~50cm,每蔸以3个芽种为好,如果一蔸只有2个芽,就需另配一个种栽在一起。栽好后踩紧土,并淋1次淡粪水。每667㎡栽2000~3000株,需种85~100kg。 【栽培管理】 1、中耕与追肥:白芍生长期间,要做到有草即锄。*1年出苗时锄1遍,并淋1次大小淤保苗。*2年春初出苗后,需浇锄1次,锄深6~10cm,结合除草,每667㎡施放牛粪3000kg,再以大小淤500kg拌水淋1次。到9月时再施牛粪3000kg和挖土1次,并以桐枯250kg,粪250kg拌水施淋1次。*3年春天挖1次,每667㎡淋粪250kg拌水施淋1次。 2、排灌:白芍喜旱怕涝,一般不需灌溉。严重干旱时,宜在傍晚灌1次透水。多雨季节应及时清沟排水,减少根病。 3、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叶斑病:常发生在夏季,主要危害叶片。病株叶常早落,生长衰弱。防治方法:发现病叶,及时剪除,清扫落叶,集中烧毁;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或5%退菌特800倍液。7~10天喷1次,连续多次。 ②锈病:危害叶片,5月上旬发生,7~8月严重。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栽种,收获时将残株病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原菌。发病初期,喷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或7%敌锈钠400倍液,7~10天喷1次,连续多次。 ③灰霉病:危害叶、茎、花各部分,多在开花后发生。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病较严重,使叶片枯萎脱落,植株生长衰弱。防治方法:清除被害枝叶,集中烧毁,雨后及时清沟排水,加强田间通风、透光;选无病芍芽作种,并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泡10~15分钟后栽种。发病初期喷1:1:100的波尔多液,每10~14天1次,连续3~4次。 ④软腐病:病原菌从种芽切口处侵入,是种芽储藏期间和芍药加工过程中的一种病害。防治方法:种芽储藏要选通风处,使切口干燥,储放场所先铲除表土及熟土,后用1%或波美5度石硫合剂喷洒消毒。 (2)虫害:主要害虫为蛴螬和小地,可按常规方法防治。 【收获与加工】白芍过去多系4~5年收获,现在由于多施肥,一般2~3年采收。同时白芍种植时间若五六年以上则有脱壳(栓层皮脱落)现象,切片不光滑,品质变次。故现多为2~3年收获。采收时以大暑前4~5天采挖为较适宜(北方地区可推迟)。这时采挖100kg鲜白芍可晒干货50kg。逾期挖的晒干货40kg,提早采挖的也影响产量。据药农经验,白芍过了大暑后开始在土内发芽,只有大暑前后个把月是白芍休眠期,其他月月都长,因此收获必须及时,挖时,较好选择雨后天晴土壤湿润时进行,先齐地割去苗子,然后用耙头一行行翻挖,挖时注意不要伤断肉根。加工时,将采挖的白芍,去掉毛须,选出种蔸,按大小分开堆放,用冷水洗干净(不能洗脱皮,否则变红色)。如果白芍晒蔫了,需放入冷水中浸10~20分钟,使其恢复原状,才不会起皱皮。洗好后,用大锅把水烧开,将白芍倒人锅内,水以盖到4~7cm为度,然后盖好锅盖,不断地加火,水开后,翻动2~3次,待水里出小气泡时,再抽一根白芍验看,若有0.2cm厚的变了色,即捞起浸在冷水中。一锅水煮3次即要换水。浸后用竹片刨去粗皮,刨时不可太重,如刨去白肉,不但出货率少,而且皱皮,影响质量。刨后,放入清水中洗干净,然后用煤火烘烤(火不宜太大和有烟,否则起泡黑皮),然后在太阳下晒2天,又摊放几天再晒,中午太阳猛烈时,用簟子盖l小时,以免晒起皱皮。晒或炕至九成干时,用刀切去头尾,再分等晒至全干即成。 【药材形状】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1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明显层环,呈射线状。气微,味微苦、酸。

询价单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亳州市谯城区富家中药材种植农民合作社  访问量:7519

在线QQ

销售热线

187567212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