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子
【拼音名】Hónɡ Niánɡ Zǐ
【英文名】Huechys sanguinea
【别名】红娘虫、么姑虫、红女、红姑娘、红蝉
【来源】药材基源:为蝉科动物黑翅红娘子、短翅红娘子、褐翅红娘子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uechys sanguinea De Geer2.Huechys thoracica Distant3.Huechys philaemata Fabriciu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性状】性状鉴别(1)黑翅红娘子,虫体呈长圆形,尾部较狭,似蝉而形较小,长1.5-2.85cm,宽5-7mm。头黑,嘴红。复眼大而突出。颈部棕黑色,两肩红色。背部有2对黑棕色有膜质翅,内翅较薄而透明,均有明显的细纹。胸部棕黑色,有足3对,多已脱落。腹部红色,具8个环节,尾部尖,质松而轻,部开体内呈淡黄色。气微臭,味微辛,极毒。
(2)短翅红娘子,前胸中央有一凸形,中胸中央及两侧各有一斑纹,朱红色,前翅暗褐色,不透明,后翅稍淡,翅脉深褐色。
(3)褐翅红娘子,前翅灰褐色,后翅淡褐色。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头、足及翅,用米同炒至老黄色,取出,筛去米粒即成。
【性味】味苦;辛;性平
【归经】心;肝;胆经
功效:攻毒,通瘀,破积。
主治:用于血瘀经闭,淋巴结结核,狂犬咬伤;外用治疥癣疮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