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人群
1、各类心理健康机构从业人员;
2、政 府机关统心理健康辅导相关工作人员;
3、心理、教育、医学类在校学生;
4、有志于自我成长的人员。
由权威部门颁发:人社部和卫健委双章认证《心理咨询师》证书证书可通过国培网查询。此证书表明持证人已经通过相关课程的培训考核,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职业技能,可作为能力评价、考核、聘用和任职的参考。
心理咨询师,是协助咨询者解决自身心里心态的人。心理辅导一般、关键的目标是身心健康群体或存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群体。身心健康群体会应对很多家中、就业、上学、社会发展融入等难题,她们会希望作出理想化的挑选,圆满地渡过人生道路的每个环节,求取本身工作能力的较大 充分发挥和寻找衣食住行的优良品质。心理咨询师能够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出示诚恳的发展趋势资询,得出相对的协助。
现在报考心理咨询师证的报考新政策
心理 咨询师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人在考心理 咨询师证书。可以肯定的说,有心理 咨询师这个证书,也有这个岗位。目前考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人一般出于以下目的:
1)资助,让子女更好成才;
2)助人,为身边的亲朋好友做咨询;
3)更好的工作,多一个靠谱的证书,多一重好工作的底气;
4)职业化,提升自己的形象。
现在报考心理咨询师证的报考新政策
心理咨询师都是怎么挣钱的?目前考完心理咨询师,大家常见的挣钱方式就是通过按小时收费。比如,的心理咨询收费算是比较合理化的,一般每小时的收费都是在80到200元之间。社会机构的心理咨询的收费标准一般在200到800元,甚至有的特别厉害的心理咨询师,他们的收费标准能达到每小时1500元甚至更高。当你的技术一旦成熟了,你可以选择自己开个性化的心理咨询个人,或者加入到别人的去做个性化的心理咨询。
现在报考心理咨询师证的报考新政策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内容是,从来访者及家属等信息源获得有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资料;对来访者的心理成长、人格发展、智力、社会化及家庭、婚姻生活事件等进行、概括心理和生理测查;根据心理发展史和心理生理测查的结果,对来访者作出心理诊断,制定心理诊治计划,并指导实施;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来访者有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时应及时请求会诊或转往其他专科。
心理咨询师是替人解决问题的人,许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师只是替人解决心理问题,例如以为心理咨询师会帮助失业的人找到工作,帮助失恋的人重获爱情,帮助外遇的人回心转意,帮助父母寻回离家的孩子等。这样的期待恐怕是要落空的,因为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是在帮助个案自我了解,进而发挥个人的潜能,去处理生活中的人际问题,去为自己做好的决定,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现在报考心理咨询师证的报考新政策
人员严重匮乏,心理咨询师就业前景:美国人均心理咨询师的比例(大概每1000个人有1个咨询师),中国每100万人口中只有4.6个心理咨询工作者。在美国,有心理学系的大学有好几千所,在中国有心理学系的大学只有几十所。而且,学历教育体系中,心理咨询极为,极少数培训资源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高型科研院所。据中科院心理所2000年8月的统计,80年代后已开展的相关培训90%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武汉、长沙这6个城市 。
心理咨询师应明确具备个人成长的意识,不断的进行个人成长,加强自身建设,避免“我一定能处理来访者的任何危及、一定要高度热情负责地工作等”不合理信念造成的身心耗竭和职业倦怠。咨询过程不仅关注当事人的成长, 也应关注咨询师的成长。这一点相对容易判断,大多数对咨询行业感兴趣的人,都对自我的成长有浓厚的兴趣。对于这些的觉察能够帮助咨询师保持清醒,更好地理解来访者、以及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自身的情绪,更有效地帮助来访者。
其实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心理咨询。但是大家的需求程度不同。而且大部分人的心理问题只是一般心理问题,完全上升不到疾病和症状的程度。对于一般心理问题,求助心理咨询师就可以得到改善和解决。但是如果上升到疾病和身体都出现一定的症状了,光靠心理咨询师就无法获得解决了,还需要求助于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知识,通过心理咨询技能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人员。
市面上的心理咨询师证书层出不穷,他们有什么区别?又应该考哪个呢?如果你想要拥有一本心理咨询师证书,可千万别选错了!心理咨询师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当前国内心理问题非常突出并且、正规的心理咨询师极度短缺,而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的变化,我们所面对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并且缺乏从事心理咨询的人才是造成我国自杀率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每一个人都需要心理成长的服务,不仅仅是心理障碍患者。
现在报考心理咨询师证的报考新政策
心理咨询是什么?心理咨询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聊天,不是只要会说话、会沟通、会做思想工作就行。咨询师也不仅仅是凭一张“靠谱的证书”、一点理论基础就可以了,而必须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完善人格成熟度。因为真正帮助到来访者的其实是内化咨询师的重要人格部分,做咨询zui终的一个目标就是帮助来访者去自我成长,实现人格层面上的深度成长。毫不夸张地说,有的人可能已经60岁了,生理年龄上成熟了,可心理年龄依然可以是“巨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