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红芽大戟
别名:红大戟、大吉。
来源:为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红芽大戟的干燥根。均为野生。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等省。
性状鉴别:大戟呈纺锤形,多弯曲不直。长约3~8厘米,直径约4~8毫米,表面棕褐色,粗糙,具多数不规则的纵皱,质较坚硬。断面红褐色不平坦,显放射状纹理。气无、味甘、微辛。
以根条肥壮色棕红、质坚实,无须根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游离蒽醌类0.56%及结合性蒽醌类0.25%。
药理作用:与芫花相同,有峻泻和利尿作用,但效力比芫花弱,毒性也比芫略小。
炮制:醋制、切片。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肺、脾、肾经。
功能:攻积逐水、解毒。
主治:水肿胀满、痰饮积聚,痈肿疮毒。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胸、腹积水。适应症和用法与芫花相同。常与甘遂、芫花同用,如控涎丹,用于胸积水较轻者,有胁肋部隐痛,舌苔粘腻,呼吸迫促。用大戟时同样须注意:1、体虚者不要用,前人的经验是“弱者服之,或至吐血”;2、孕妇忌用;3、要照顾脾胃,用红枣和蜜糖缓和其对肠胃的刺激性。
2、外用治疮毒,要配山慈姑等清热解毒药,如紫金锭(成药)。
用量:多人丸散,每次0.9~1.2g,煎剂1.5~3g。